作者 主題: [轉錄]游泳讓寶寶更健康  (閱讀 32192 次)

0 會員 與 2 訪客 正在閱讀本文。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轉錄]游泳讓寶寶更健康
« 於: 六月 26, 2008, 09:28:10 上午 »
游泳讓寶寶更健康

炎炎夏日即將到來,若能和bobo一起泡在沁涼的游泳池中就能暑氣全消!若你擔心孩子年紀尚小,不適合游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培養水性、學習游泳都是年紀愈小,學習效果愈好,即使不會行走的bobo,也能充分伸展肢體,達到運動的效果,
親愛的爹地媽咪,今夏和寶貝們一起游泳去吧!
 
夏天一到,不論是海灘或是游泳池畔,處處可見到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不過學齡前的兒童往往只在岸邊踢踢水,或是套個游泳圈「戲水」,
鮮少看到「小小泳士」,鷹萬游泳學校集團總經理黃正昌表示,戲水是沒有目的的玩水,和游泳最大的不同便是,「會游泳的人能較安全的戲水,
戲水者卻無法游泳」。雖然戲水充滿樂趣,卻缺乏自救的技能,黃正昌認為,應該讓幼兒從小學會自救的技能,
也才能藉由純熟的技巧在水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熟悉水性為主要目標
 
常在戲水意外新聞中聽到「因不諳水性而溺斃」,究竟什麼是「水性」?黃正昌表示,水性就是掌控水的感覺及能力,
能夠在水中隨心所欲的控制身體就是熟悉水性,相反地,就是不諳水性,因此,怕水的人、不會自救、游泳的人,都可稱為「不諳水性」。
而在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是讓bobo具有水感,可在水裡控制自己的身體而不感到害怕,也讓尚未具有行為能力的他們在水中獲得舒展,
達到運動的效果,然後再朝水中自救的學習目標邁進,而不是要bobo快速的學會各種泳式。

從水中伸展到悶氣

游泳除了是運動,也是自救的技巧之一,在美國、日本,游泳更是每位幼兒的必修課,黃正昌表示,
從6個月開始,就可讓bobo練習游泳、熟悉水性,雖然6個月大的孩子還未有行為能力,但在水中藉由父母的陪伴,能讓他在水中自在的揮舞四肢。
嬰幼兒學游泳的目標不是要學會自由式、蛙式、仰式等,應該是讓他熟悉水性,以不怕水為首要目的。對還不會走的bobo,
可以由家長抱著,讓他能在水中揮舞雙手、踢動雙腳;會走的bobo則由家長在一旁保護,讓他練習在水中的平台走路,進而讓雙腳懸空。
當孩子熟悉在水中活動的感覺後,可讓他們戴上手臂圈,練習在水中漂浮,一開始需先由家長扶著,再視孩子的表現放手,再來才是學習悶氣。
黃正昌說,最重要的觀念是讓他們知道「在水中就是要悶氣」,一開始,會先從bobo頭上淋點水,並要bobo模仿張開嘴巴的動作,
他表示,把嘴巴張開後,鼻腔會很自然的停止呼吸,可藉此讓bobo先學會閉氣。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許多小技巧來吸引小朋友下水,像是要讓小朋友練習在水中憋氣,就會把他們喜歡的玩具用石頭壓在水底下,
如此一來,他們只記得要找玩具,而忘了憋氣的恐懼感,多練習幾次,無形中就學會這個技巧!

嬰兒6個月大後即可學游泳

黃正昌表示,愈小的孩子愈不懂得害怕,只要家長在一旁為他建立信心,幼兒往往能在水中如魚得水,因此,年紀愈小學,效果愈好。
但仍建議在嬰兒6個月大後,因6個月大前仍為新生兒階段,許多生理情況還未穩定,不建議進行較長時間水上活動,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另外,
黃正昌依據教學經驗表示,bobo到了2歲左右,可能會出現抗拒的反應,這是自我中心的發酵,父母親只要堅持並且給予鼓勵,bobo就可繼續學游泳,
他說,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撒撒嬌、耍一下脾氣,並不是真的討厭水或是怕水,家長只要在一旁給個愛的鼓勵,多可繼續練習。

幼兒學游泳的5大好處

在水中活動,可藉由浮力當個快活的水中蛟龍,對尚未有良好行動能力的嬰幼兒來說,也是如此,即便bobo還不會走,
在水裡還是能自在的揮動四肢,進而達到肢體運動的機會,整體而言,游泳對bobo有5大好處:

1.促進感覺統合
嬰幼兒的四肢在水中可獲得充分的伸展,且頸部會自然的向上抬,可刺激前庭與大腦發展,是嬰幼兒訓練感覺統合的最佳時機,
更有助於肢體的協調性發展。

2.按摩身體
水流可按摩嬰幼兒的肌肉,在活動中,肌肉受到按摩,避免傷害且能刺激其生長發育。

3.增強心肺功能
嬰幼兒的心肺功能有限,下水後人的心肺功能更再減少10%,此時,心跳會加快,氧氣消耗也會變快,
在有限的心肺功能條件下,嬰幼兒的身體會自行調整對應,以適應在水中的呼吸,長久下來,將有較佳的心肺功能。

4.增進親子感情
嬰幼兒學習游泳一定要有家長的陪伴,而使親子多了互動的時光,黃正昌更表示,孩子在水中的不安全感會提升,
此時,最信任的爹地媽咪若在一旁給予鼓勵,可協助親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5.充分活動
俗諺說「七坐八爬」,而學會走路更要等到1歲後,要讓bobo真正的運動得至少等到1歲且走得穩之後,
但水具有浮力,一切動作會因為重量減輕而變得簡單,不需要有爬或走的能力,就能讓bobo在水中自在的揮動四肢,達到伸展運動的功效。
此外,經由充分活動後,會攝取較多營養,睡眠品質也較佳,就能促進發育成長。黃正昌表示,過去即有1名過重的幼兒在路上無法進行運動,
因為腿部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後來進行游泳減重,利用水的浮力在水中活動達到運動的效果,後來也成功瘦身。

慎選游泳場地與教練

幼兒學游泳好處多多,但家長還是要為孩子慎選游泳池。 002

乾淨安全最重要

黃正昌表示,乾淨為首要條件,根據政府的安全標準,游泳池的PH值需介於6.5~8.0,氯含量需介於0.5~1.0,民眾可至各地衛生局網站查詢,
衛生局會固定做檢測並公告。他進一步說明,氯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但每個游泳池所採用的氯品質不一,媽咪可用手舀些水來聞,
若是氯的味道不濃,即表示氯的品質良好。媽咪還可撥動游泳池的水,一般乾淨的水經由撥動後所產生的氣泡會在12秒內消失,
若否,則可能為老舊水質。
此外,還須留意游泳池周邊的安全性,岸上的地磚需為止滑地磚,媽咪可在岸上有水時赤腳快走,
若大人赤腳快走仍不覺得滑,則表示其地磚的止滑效果良好。

經驗豐富最可靠

游泳教練一定要有專業證照,目前雖無嬰幼兒游泳教練的專業證照,但是選擇有經驗的教練,才能真正了解嬰幼兒的發展階段,
並且按照發展階段給予不同的指導。

家長的2項重要任務

人在尚未出生時即處於充滿水的環境,所以,具有閉氣的本能,但在出生後,這樣的本能會漸漸消失,也逐漸習慣於充滿空氣的陸地生活,
當碰到水可能有些不習慣,尤其年幼的孩子又還未具有行為能力,此時,來自家長的鼓勵和正向態度,就是其學習動力的來源。

1.協助建立信心
當bobo在水中稍稍感到害怕時,家長一定要給予支持,並且讓他知道有爹地媽咪在,不用害怕,若是bobo做了1個成功的動作,
像是悶氣或是跳水,爹地媽咪一定要記得稱讚他。

2.幼兒學游泳急不得
黃正昌提到,嬰幼兒學游泳的成敗關鍵在於家長的態度。許多家長看到孩子有些挫折、怕水的表現後,就決定不再讓孩子碰水;
也有些家長認為學東西就是要立竿見影,希望能馬上看到成果,但是嬰幼兒學游泳的重點不是要能學會哪種泳式或游得快,
重點是在熟悉水性且獲得運動的效果,並進一步學會自救,提醒家長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當孩子稍有挫折或需要鼓勵時,
不吝給予支持和信心,bobo才能真正成為水中蛟龍。
« 上次編輯: 六月 26, 2008, 09:31:35 上午 由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 回覆 #1 於: 十一月 11, 2009, 09:24:09 上午 »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天天可樂+巧克力 7歲童胃潰瘍
« 回覆 #2 於: 十二月 12, 2010, 06:30:17 下午 »
天天可樂+巧克力 7歲童胃潰瘍

一名7歲小女童,日前突然劇烈嘔吐,不但一天吐了20次以上,還吐出帶血的膽汁,檢查後發現是罹患了嚴重的胃潰瘍,追究飲食習慣,才知道這名小女孩每天都沒有節制的喝下含咖啡因的可樂和巧克力,破壞胃黏膜,差點就造成胃穿孔。

小朋友愛甜食,偶而就會來上一杯飲料,尤其是有氣泡的可樂幾乎愛不釋手,但卻有一名7歲小女孩,不但天天喝可樂,還搭配巧克力,含有咖啡因的零食吃下肚,小小年紀就引發胃潰瘍。

透過照胃鏡,7歲小女孩的胃黏膜已經出現一塊塊白色的潰瘍症狀,差一點就可能造成胃穿孔死亡,7歲罹患胃潰瘍,相當罕見,除非家族有病史,增加罹患機率。

但這名女童的父母,讓孩子吃零食沒節制,也有責任,醫師建議兒童不該太常吃零食,就算要,可樂一天不該超過250cc、甜食最好在午餐後的點心時間吃,而且一天最多一次。尤其空腹,喝了含咖啡因的飲料,會造成胃酸過多,都該避免。小心孩子,小小年紀就被文明病纏滿身!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supercall

  • 管理員
  • *****
  • 文章數: 835
  • 評價 1
[新聞]小孩瘦小長不大 竟是過敏作怪!?
« 回覆 #3 於: 三月 25, 2011, 10:25:59 下午 »
小孩瘦小長不大 竟是過敏作怪!?

一名6歲10個月大的男童,瘦小長不大,經醫師診斷後血液及內分泌檢測都正常,但過敏呈現陽性反應,主要過敏為塵螨。控制過敏後,體重及身高都有明顯的進步,原來是因為過敏導致呷嘸大!

榮新診所小兒體重管理部主任陳永綺表示,門診中約有20%的小朋友面臨體重過輕的問題,其中4成5是因為過敏性疾病所致。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鼻炎佔25%、氣喘佔11%、腸胃炎佔5%、異位性皮膚炎佔11%,這些過敏疾病長期下來會影響兒童智力與身心發育,引發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情形發生。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從小「高」人一等,只要看到小孩子吃不下或少吃飯就心著急不已,怎麼連哄帶騙都沒有用,特別是發現體重一直維持過輕狀態時更是焦慮,所以當小孩拒吃時也就容易發脾氣,親子關係也可能受影響,其實有可能是因為過敏發炎的因素讓小朋友呈現不舒服的狀態,可是小朋友又不擅表達只知道用身體語言來表示他的排斥。

如何判斷小孩體重是否過輕?陳永綺表示,可居家以BMI值計算及或至門診追蹤生長曲線表及重高指數,來判定小朋友體重是否過輕,包括生長曲線表中低於15%,生長曲線往下移時,BMI< 15時,還有重高指數<0.9時,就要注意可能有體重過輕的問題。BMI值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重高指數(WLI)=體重(公斤)/身高(公分)/重高常數。

如何控制過敏性疾病?陳永綺說明,可分為環境、藥物、飲食三方面來看,環境面避免處於過敏原環境,藥物有分為針對皮膚症狀的外用藥物及過敏性疾病的內服藥物,以及針對鼻子、氣管的噴劑、吸入劑,飲食面避免過敏食物,補充好菌,補充消化酵素,補充維他命C及必需脂肪酸與胺基酸。

陳永綺醫師強調,父母們平時多關心小朋友的飲食型態是否因為過敏的症狀所導致的食量變小,建議家長平時就要讓小朋友均衡飲食,睡得好、睡得飽,改善居家環境、遠離過敏原,並尋求專業醫師控制過敏性症狀,調整小朋友的生活型態,您的小孩也可以高人一等,健康的成長。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3162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看海綿寶寶 腦袋變海綿
« 回覆 #4 於: 九月 12, 2011, 07:31:12 下午 »
看海綿寶寶 腦袋變海綿 007

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看海綿寶寶這類卡通的孩子,會缺乏注意力,學習成績差。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李莉亞研究了電視節目對美國四歲兒童學業的影響。

他說,一天只要看九分鐘這類不用花腦筋的卡通,學習能力就會比看正經節目或是看書的孩子差很多。也會比較不守規矩。

李莉亞說,孩子看海綿寶寶會先認同海綿寶寶的無邊無際、瘋狂的想法,然後再模仿海綿寶寶的脫序行為。

他說,父母一定要小心的替孩子選電視節目。電視對孩子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響。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手機、平板電腦… 養出「S世代」
« 回覆 #5 於: 三月 26, 2012, 01:13:35 下午 »
手機、平板電腦… 養出「S世代」

假日中午的餐廳內,四對父母帶來的孩子坐在同一桌,大人聊得起勁,四個八至十歲的男孩,有兩個在玩iPhone,一個在看iPad,還有一個發呆等餐點。

這樣的場景對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在以前,同樣吃一頓飯,四個孩子會打成一片,臨走前還依依不捨;如今大人們急著想和老朋友敘舊,於是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來安撫孩子。

從電視、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群由「螢幕」陪伴長大的孩子,姑且稱他們是「S世代」(Screen Generation)。

S世代與人交往的模式,不再是面對面交談而已,「即時通」等網路社群網站成為對外溝通的主要媒介;再過幾年,上學只需帶平板電腦,叫「電子書包」。大大小小的螢幕,是S世代最常注視的對象,取代了一張張真實的臉孔、書本與黑板。

藝人陶晶瑩的兩個孩子都在S世代的洪流。她說,三歲的兒子小龍在玩iPhone的時候,「你會驚訝於他手指的靈巧度與熟練度。」女兒荳荳的幼稚園有些教材得要上網看。陶晶瑩說,螢幕化「顯然是避免不了的趨勢」。她盡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新媒體,「不得已使用,都是在外面與朋友用餐的時候,為了安撫焦躁的小孩」。

和陶晶瑩一樣,現代父母多半有用手機、平板電腦「哄」小孩的經驗。

小孩多元學習? 爸媽喘口氣!

卅四歲的竹科人王柏達的智慧型手機裡,有許多開發給兒童玩的App,「竹科的同事們,都在分享這些」,包括用中、英、台語讀故事的軟體。「給小孩多元學習」是安慰自己的理由,王柏達說,「說穿了,是父母下班後,想喘口氣,有自己的時間」,把螢幕塞給孩子是最省事的了。親自念故事給小孩效果當然和看電子書不一樣,「小孩會不停問我問題」。

市調機構尼爾森最近調查發現,家有十二歲以下小孩的父母,七成讓孩子用平板電腦,以免孩子無事可做,比一年前多九個百分點。

平板電腦成為最夯的電子保母、玩伴及老師;一根手指頭,輕輕點取螢幕,像魔法棒一樣,馬上打開多采多姿的世界,操作門檻遠低於傳統電腦,讓S世代愛不釋手。

家庭主婦張蕙芬限制念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勻勻,每天只能和「螢幕」相處半小時。

她只給勻勻看傳統的故事書,「每翻一頁,才有思考的時間」。她覺得,小孩「五感」都要訓練,「手指頭一點,答案跑出來,都不經過大腦。」

不少醫學研究警告S世代可能衍生的問題。有研究說,每天長時間接觸電視及電腦的孩子,腦部過度刺激,會注意力不集中;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心理師謝明慧說,「至少,有相關性」。

專家提醒,S世代的家長得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遠離電視和電腦;但這兩年流行的是輕便的手機和電腦,公園裡也能輕鬆找到「小小低頭族」。

看動物沒興趣? 愛電子動物!

一位母親發現,兩歲的兒子對iPad裡的電子動物百看不厭,但帶兒子到動物園,卻對活生生的無尾熊或大象興趣缺缺。職能治療師王宏哲說:「我預測幾年之內,醫界會出現與iPad相關的新病名。」

國內外專家一致建議,三歲以前不該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三歲之後也要慎選軟體。

王宏哲說,學齡前兒童用這類電子設備,更需父母的陪伴及管理,「可是,現代父母就是沒空陪,才把iPhone、iPad丟給孩子玩」。家長用螢幕換到自己休息的時間,卻可能賠上孩子的發展缺陷,這是科技時代的教養新難題。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餵母乳好處多 媽媽易瘦兒健康
« 回覆 #6 於: 四月 27, 2012, 11:28:06 下午 »
餵母乳好處多 媽媽易瘦兒健康

健康達人系列報導(22)(中央社記者童一寧台北27日電)
餵母乳「咪咪」會變形?半夜餵奶會累垮媽媽?曾是婦產科醫師的全職媽媽陳鈺萍說,這些都是迷思,「餵母乳是最簡單,也最自然的事」。

在醫院擔任婦產科醫師多年的陳鈺萍,生下第二胎後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兩個孩子從出生起,都由她親自哺育母乳。陳鈺萍也在個人部落格大力推廣哺育母乳,吸引許多媽媽網友留言諮詢。

一般人對於哺育母乳有許多迷思,例如「會造成乳房下垂變形」。陳鈺萍說,餵母乳期間,乳房脹奶變大是自然現象,等到停止哺乳,乳房自然會回到原本的大小。

陳鈺萍說,每個人體質不同,哺乳後的恢復狀況也不完全相同,的確可能多少受點影響,「但當乳房確實發揮了哺育母乳的功能,會帶來極大的成就感,也就不會再在乎它是否依然完美了。」

陳鈺萍說,也有許多媽媽擔心,半夜起來餵母乳「無法一覺到天亮」。她說,「我已經有8年沒有一覺到天亮了,卻覺得身體愈來愈好。」

陳鈺萍說,哺乳期間,親子雙方自然會產生彼此配合的韻律,當媽媽脹奶脹醒的時候,通常也是孩子肚子餓醒的時候,連乳汁成分都會隨哺乳狀況自動調整,媽媽只要盡可能與孩子的作息同步即可;媽媽的身體會自動調整成「哺乳模式」,腦內會分泌腦內啡,反而睡得比平時更加安穩平靜。

陳鈺萍說,哺育母乳對親子雙方都有許多好處。對孩子來說,相較於吸食奶瓶,吸吮母乳有助下顎骨骼發育,也可幫助訓練孩子使用肌肉。一般而言,吸吮母乳長大的孩子,長大後需要矯正牙齒的機率相對較少,同時也因為肌肉得到充足訓練,開始說話後口齒也較為清楚。

陳鈺萍說,對媽媽而言,哺育母乳更有助於產後瘦身。她指出,哺乳期間,媽媽身體的新陳代謝會自然加快;另外,產後媽媽最在意的,就是肩背、腹部容易累積脂肪,「其實這是人體為了哺乳而設計的『存糧』」。如果媽媽親自餵母乳,這些脂肪便會被快速消耗使用,自然不會囤積在原處。

陳鈺萍說,也有許多媽媽認為,餵母乳就必須要大補特補,或刻意攝取大量水分,「其實一切自然就好」。進入「哺乳模式」的媽媽,身體吸收養分的功能會自動大幅提升,即使吃相同的食物,身體也會得到比平日更多的營養;喝下過量的水分,反而可能抑制泌乳,造成反效果。

陳鈺萍說,哺育小孩是最簡單自然的事,媽媽只要多花時間與小孩相處,自然很快可以培養出雙方的默契,知道小孩什麼時候餓了想吃、睏了想睡。她說,許多人都以為小孩餓了才哭鬧,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餓的時候,會雙手亂抓、東張西望,「等到孩子哭,那已經是最後一步了。」

累積多年哺育母乳的經驗,陳鈺萍說,其中最珍貴的,就是在哺乳時雙方的相處,「眼睛是靈魂之窗,被媽媽長期抱在懷中凝視的孩子,就會出現晶亮的眼神。」

陳鈺萍說,哺乳期間是建立親子連結的重要關鍵,奶瓶與奶嘴即使方便,終究不可能取代母親的懷抱、體溫與心跳。她也說,爸爸雖然無法哺乳,但可提供支持與協助,也可趁小孩「有空」時,把小孩抱在胸前,或是替小孩按摩,同樣能建立足夠的親子連結。1010427

(陳鈺萍提供)中央社記者童一寧傳真 101年4月27日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