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示警「強降雨」型氣候威脅台灣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時序入秋,台灣轉向早晚偏涼,白天仍高溫炎熱的天氣形態。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明兩天沒有明顯天氣系統影響,全台都是晴朗好天氣,預估週二又有新一波東北季風來訪,週三、週四高溫約降二度左右。
今年颱風季遲至八月底才啟動,直到九月中旬凡那比來襲,成為今年威脅台灣陸地最嚴重的颱風,水淹南台。颱風過後,尾隨在後的首波東北季風讓北部也淪為水鄉。
繼去年重創南台的莫拉克颱風後,學界開始討論,到底極端的氣候事件是個案還是通例?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認為,強降雨機會增多與全球暖化相關,他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溫度每上升攝氏一度,大氣中的水氣含量就會增加七%,造成大氣對流運動旺盛,讓降雨加劇。換句話說,若再有颱風形成,很容易就是帶來強降雨型的颱風,威脅台灣。
雖然有部分學者主張,科學上仍未證實中颱莫拉克與暖化直接相關,應把莫拉克視為「個案」,但今年先後再發生釀成水災的凡那比和東北季風,讓台灣遇上「強降雨」的天氣形態太頻繁。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認為:「這三起事件的確是極端事件,不排除與暖化相關。」目前人們可做的因應方式就是努力減量溫室氣體,並提高都市防洪標準與修正水利建設。
颱風季要應戰到十月底
今年颱風季要應戰到十月底,學界一再提醒,今年受反聖嬰年效應影響,防颱戰得備戰到秋冬,民眾現在關心颱風是否趕進度接著來?
前預報中心主任、台大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指出,每年九月平均生成五個颱風,十月四個,十一月三個,十二月一個,是否侵台得視大氣條件,而氣象局預估今年約有二到四個颱風侵台,意即不排除未來三個多月還會有一到二個颱風侵台。
吳德榮提醒:「重點不在颱風來幾個,台灣要正視任何一場大雨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