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題: [新聞]毒王蟹5公分大 可毒死500大漢  (閱讀 17731 次)

0 會員 與 1 訪客 正在閱讀本文。

離線 supercall

  • 管理員
  • *****
  • 文章數: 835
  • 評價 1
[新聞]毒王蟹5公分大 可毒死500大漢
« 於: 三月 11, 2009, 11:44:27 下午 »
毒王蟹5公分大 可毒死500大漢

〔記者胡健森/頭城報導〕蟹肉是許多老饕眼中的美味,不過有些蟹肉可真的不能亂吃,頭城北關農場螃蟹博物館內養有1隻螃蟹,
雖然不過4、5公分大,但身上的毒性卻足足可毒死400至500名成年人,堪稱是毒蟹之王。

這隻毒蟹的中文學名為「繡花脊熟若蟹」,頭城地方上慣稱為「毒王蟹」,外表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有「馬賽克」花紋、
黑色的指甲以及呈半圓形。螃蟹博物館館長李冠興說,這種蟹的體積並不會太大,成年蟹的蟹甲大約可長至10公分,
看起來小巧可愛,但一想到牠身上的驚人的毒性,可是會讓人退避三舍。

李冠興說,全世界的螃蟹共有1萬多種,目前已研究出其中26種是有毒蟹,雖然所佔比例極小,但毒性都相當強,一旦誤食後果不堪設想。

李冠興表示,雖然螃蟹有上萬種,但一般我們所吃的螃蟹種類不過僅僅2、30種。他說,有個簡單的方法可辨識有沒有毒,
一般而言,只要是顏色太鮮豔、黑色的指甲,以及屬於半圓形的扇蟹,最好還是少碰為妙。 013

毒蟹王介紹:

繡花脊熟若蟹(學名:Lophozozymus pictor (Fabricius, 1798),英文名:Red and white reef crab,俗名:雷公蟳)

頭胸甲殼呈橫橢圓形,表面光滑。分區清楚,前側緣呈薄板狀,在外眼窩之後方分成四葉,螯腳左右不對稱,指端尖銳,
腳足寬扁,有成束剛毛,頰區密佈絨毛,全身具紅白相間的網狀花紋,甲長約 4 cm,甲幅約 8 cm。分佈:
臺灣南、北部沿岸、東南亞各國、南太平洋群島、澳洲、日本等地岩礁岸。
台灣產者含河魨毒和麻痺性貝毒,澳洲產者含麻痺性貝毒,菲律賓和新加坡產者為菟葵毒 (Palytoxin)。

來源:黃登福、邵廣昭(1998):台灣地區有毒魚貝類圖鑑,第2版。正中書局,台北。
附記:本蟹類屬於扇蟹科 Xanthidae,應禁止食用。

背面具有鮮艷紅色網狀花紋,所以又稱為馬賽克蟹(Mosaic crab)。
本種蟹全身也含有強烈痲痺性貝毒,國外曾有研究報告指出一隻甲寬超過 10 公分的個體,
含有可以讓 45,000 隻小白老鼠喪命的毒素,所以是已知最毒的螃蟹。  014

居住地:珊瑚礁是毒蟹的大本營

自古以來,螃蟹是濱海國家居民最佳的動物性蛋白質提供者。然而,數百年來,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海域,
卻有不少人誤吃有毒螃蟹而死亡的紀錄,意味著並非所有種類的螃蟹皆可拿來食用。古時候,就有警告食用螃蟹的傳說或禁忌,
其中或多或少與毒蟹有關。例如,宋朝的高似孫在所著的《蟹略》一書中明白告誡不可食用的種類是:「赤目者不可食,
獨目者不可食,兩目相向者不可食,四足者不可食,妊者不可食。」歐美國家在十八、十九世紀海外殖民的輝煌年代裡,
也有記錄一些熱帶與亞熱帶殖民地居民傳統上忌食的種類,包括有紅色眼睛或黑色螯腳指節的特殊長相,或花紋特異,
或氣味不佳。這些被排除在食物對象之外的螃蟹,不是認為有毒,就是看作是不吉祥的東西,經代代相傳,
或多或少能與疑似有毒種類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但是,毒蟹傳說或中毒事件,無論中外,都缺乏具體的證據(如確實種類與何種毒素造成中毒)。直到二十世紀中葉,
許多藥理學家與生化學家有系統地致力於毒蟹的相關研究,毒蟹的毒性研究報告紛紛問世後,毒蟹的確實種類已不再是猜測的對象,
而醫學臨床報告更直接指出肇禍的元凶是那一種螃蟹。經過證實的毒蟹名單中,大多數來自珊瑚礁,
其中包括古人警告過的有紅色眼睛或黑色螯腳指節,或花紋特異等種類,珊瑚礁是毒蟹大本營。
我們除了佩服先民的智慧外,在探索珊瑚礁螃蟹時,須謹慎提防毒蟹潛在的危機,避免誤食毒蟹。

毒蟹特徵:

毒蟹與所含毒素有下列的一些共同特性:毒蟹的體色鮮艷或花紋特別,是大自然賦予的警戒色。
毒素只存在於毒蟹的肌肉等組織中,不像毒蛇或蠍子那樣具有毒腺。被螃蟹螯腳夾到,不會造成中毒致命,只有吃下螃蟹才會中毒,
屬於吃食毒性;毒素為水溶性,非加熱所能分解,就算烤熟酥脆、蒸煮爛透,還是毒蟹,煮成的蟹湯,還是毒湯。
這種毒素屬神經性,作用於受害者的神經系統。因此,毒素一旦進入人體血液中,急救所能做的事只有減輕患者的疼痛而已,
另外便是祈禱該患者沒有吃下太多的毒蟹。遇到食用毒蟹中毒,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是催吐,目的在減少毒素的吸收量,
只要吸收的毒素達到致命量,準是回天乏術。

了解毒蟹及毒素的特性,有助於避免誤食。當然最保險的作法是忌食色彩鮮艷、花紋怪異的種類,
面對無法確認的非傳統經濟食用種類時,不管長得多麼肥美,只要不吃牠,保證相安無事。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2年12月,360期,30~35頁

« 上次編輯: 三月 11, 2009, 11:56:24 下午 由 super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