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題: [轉錄]運動能提升睡眠品質的原因  (閱讀 18489 次)

0 會員 與 1 訪客 正在閱讀本文。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轉錄]運動能提升睡眠品質的原因
« 於: 十二月 06, 2007, 01:42:17 下午 »
 
輔仁大學體育系教授 張宏亮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對提升睡眠品質有相當的幫助,它可以幫助你快速入眠,可以增加睡覺時熟睡期的時間,換句話說運動能提高睡眠的效率,讓你睡得熟,睡得安穩。

光照理論

  相信大家都有一共同的經驗,如果連續幾天天色昏暗、陰雨綿綿或好幾天見不到陽光,心情就覺得很「鬱卒」,人如果沒有接觸到陽光的曝曬,整個人就會變覺得焦躁不安,心情煩悶,尤其是每年一到梅雨季節或陰雨綿綿的冬天,因得不到陽光的照射而得到憂鬱症的人就會變多,這就是沒有接觸到陽光所產生的症狀。事實上,研究也發現,光照不足與憂鬱症及失眠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光照的越少越容易得到憂鬱症及失眠。
其實,透過運動接受陽光的照射,以達到助眠的目的,對失眠者而言,它是一種最自然、最物美價廉的療法,因為運動可以增加血清素(serotonin)的分泌,使體內的血清素濃度增加,血清素具有鎮靜作用,可以改善情緒,以及消除憂鬱的效果,使你晚上能夠安穩的入睡。
研究發現,在陽光下只要做30分鐘的運動,人體內血清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讓你覺得全身舒暢、充滿活力、很有自信的樣子。

抗焦慮與抗憂鬱理論

  許多研究發現,運動是一很好的抗鬱劑,憂鬱症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狀是覺得無精打釆、沮喪、憂愁、悲傷、失望、沒有食慾、對自已沒有信心,嚴重者甚至會想到自殺,這些患者到了晚上經常睡不著,即使睡著後可能在夜裏醒來好幾次,他們睡得很淺,通常在清晨4、5點就醒了。到了晚上他們通常害怕上床,經常找出種種藉口熬夜。因此如果有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應儘速請教專業醫師是否患了憂鬱症。
如果你覺得焦慮不安或心情低落、抑鬱寡歡,不妨抽空做戶外運動,它具有消除焦慮,克服憂鬱的效果,對晚上的睡眠有正面的幫助。
  運動為什麼對紓解緊張焦慮及改善憂鬱的情緒有幫助呢?主要原因是運動後人體會增加腦啡(endorphins)的分泌,使腦啡的濃度增加,腦啡是一種天然的提神物質,類似嗎啡,具有止痛作用,能使肌肉放鬆,產生舒適感,讓你的壓力減輕與減少憂鬱症狀,因此有助於睡眠,讓人容易入睡,達到充分休息的目的。

體溫升高理論

  體溫的變化與人體睡眠的節律有關,一天當中人體的體溫在清晨黎明前降到最低,天亮以後體溫開始上升,一直到傍晚及夜裏升到最高點,到半夜又逐下降,溫度變化的幅度約在0.6到1度之間,當體溫開始下降時,人體就會產生濃濃的睡意。
運動之所以能促進睡眠,使人容易快速入睡,原因之一是人體在運動時燃燒大量的能源,使體溫在短時間之內急速升高,而這種升高的體溫可以維持3~4個小時,之後就開始快速下降,此時睡意就來了,這時候如果你立刻上床睡覺,馬上就能「夢見周公」。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晚上洗完一個舒適的熱水澡之後,就能很容易入腄的原因。因洗完熱水澡之後體溫開始下降,躺在床上正好隨著體溫的下降而入眠。

恢復理論

  運動可以使人容易入睡以及能夠睡得較沈,另一個原因可能與能量的大量消耗有關,例如:人體在運動之後血糖會快速下降,而人體腦部唯一的能量來源就是糖類,當血糖降低之後腦部的思考會遲鈍、反應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有昏昏欲睡的感覺,一個人在運動期間所消耗的能量大量增加,而體內所消耗的能量,必須藉充分的休息來補充,而最好的休息方式便是睡眠。
  另一方面,運動也會產生疲勞物質,如二氧化碳及乳酸的堆積等,這些疲勞物質的增加就如同安眠藥一樣具有催眠的效果,讓人覺得想睡、易睡。這個理由正可以解釋,為什麼運動選手在晨間操練之後,到上課期間會打瞌睡,因為他們的血糖已經大大的降低,而且體內的疲勞物質尚未完全排除之故。
  運動也會使人體的組織遭到損壞,到了晚上為了加強修復被損壞的組織,在睡眠時的徐波、慢波期間,肌肉的血流量會增加,此時正是人體生長及修補組織的時刻。
在睡覺期間人體的體溫會下降,新陳代謝降低,以便貯存更多的能量,由此可知,在運動之後,人體會發揮調節的功能以更多的睡眠來消除疲勞及補償所消耗的體力。

幫助睡眠的運動原則

  (一)運動項目以有氧運動效果最佳:所謂有氧運動是指運動時必須持續不斷呼吸換氣,以維持一段時間的運動,例如、健走、慢跑、跳繩、騎腳踏車、游泳、有氧舞蹈、登山健行等,非常有助於高效率的睡眠,你的身體對氧的利用率會提高。
  (二)最適當的運動時機是晚飯後:晚飯後休息30分鐘在運動效果最佳,晚飯後距睡覺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利用此段時間運動最有效。其次是利用傍晚或下午運動。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睡前二小時之內做激烈運動,那會使你更清醒,感覺變敏銳,反而不利於睡眠。
  (三)運動次數、時間與強度:要有效果必須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至於運動強度則要達到有點喘且會流汗的程度才可。
  由以上可知,為了提升睡眠品質,唯一不須經醫師指導,不須花一毛錢,最安全、有效,沒有副作用,又可健身的方法,就是運動。
  運動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首先運動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不只在運動時新陳代謝旺盛,而且在運動後仍能維持數小時之久,它會使你的血液循環順暢,心跳加快,讓你有舒暢感。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消除一天所累積下來的工作壓力,使身體自然鬆弛,到了晚上你就會有一個安適的睡眠,你不妨把運動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 上次編輯: 十二月 06, 2007, 01:44:26 下午 由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

離線 周叔叔

  • 龐克周叔叔
  • 板主
  • *****
  • 文章數: 245
  • 評價 2
[新聞]運動變聰明?成大以小鼠實驗獲證實
« 回覆 #1 於: 十月 03, 2009, 11:37:22 上午 »
運動變聰明?成大以小鼠實驗獲證實 帥~ 004

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不過,國立成功大學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中度、適量運動,可以使頭腦更聰明。成功大學以小老鼠作實驗,證實適度、持續的運動,可增進小老鼠在空間、恐懼學習與記憶能力,對腦的功能及結構有正面影響,這項研究論文已在國際知名生理學期刊發表,並獲得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

成大研究以科學證據,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這項研究由成大醫學院生理所任卓穎教授及陳洵瑛教授合作進行,利用小老鼠實驗,做跑步機及滾輪兩種運動,每週5天、每天1小時,持續進行4週,再把小老鼠放到「水迷宮」及「被動避險」測試,結果發現,有運動的小老鼠,在空間學習及記憶能力都增強。任卓穎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如果讓小老鼠隨性地跑步,某些大腦功能的確會改善,但是如果強迫牠們多跑一點,腦功能改善會更明顯,證明適量運動可使頭腦變得更聰明,如果延伸到人的身上,讓人有持續適量、中度的運動(心跳120-130上下),應該對腦的功能也會有幫助。

陳洵瑛教授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習慣,不管是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登山等有氧運動,讓孩子感覺有點喘、但身體又可接受的範圍最好。任卓穎教授也提醒,並不是運動越努力,成效就越可觀,如果突然做出能力範圍以外的劇烈運動,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圖說:成大醫學院生理所任卓穎教授(中)及陳洵瑛教授(左)出席說明這項研究。
(2009/10/2 下午 01:21:30 徐詠絮)

龐克周叔叔歡迎大家前來天母榮總游泳池及中興醫院斜對面的玉泉公園游泳池,
分享交流游泳、瘦身及健美的相關心得。
交流專線;(02)2559-0988   0958589278